(兩會訪談)張云泉:“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張云泉:“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深化人工智能研發(fā)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AI)相關表述引起關注。這幾年,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大模型層出不窮,掀起人工智能熱潮,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人工智能將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中國如何抓住新一輪AI熱潮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了他對人工智能“熱”的“冷”思考。
當前,人工智能被視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張云泉指出,與上一輪得益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熱潮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工具,技能更全面,應用范圍更廣,它能取代部分腦力勞動,落地于各行各業(yè),尤其是勞動力短缺的行業(yè),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

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解放讓部分人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對此,張云泉表示,從歷史來看,生產力革新可以極大促進社會發(fā)展,短期內會帶來一定沖擊,但我們可以提前準備,緩解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普及人工智能素養(yǎng)教育,讓人們學會與人工智能“打交道”。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一詞,張云泉表示,新概念的提出體現了國家對未來人工智能普及推廣和應用的重視,將促進人工智能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他認為,“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技術,實現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yè)的落地應用,從而提升產業(yè)自動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數字經濟再上新臺階。
面對人工智能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如何更好地抓住人工智能發(fā)展機遇?“對中國而言,我們需要在這一輪浪潮中突破算力瓶頸、尋找創(chuàng)新機會?!睆堅迫f,當前的大模型技術與中國過去鉆研的路徑并不相同,這條新賽道對算力的要求更高。
張云泉建議,一方面繼續(xù)研發(fā)國產GPU,另一方面,可借助中國在超算領域的優(yōu)勢,將超算技術應用于AI領域,雖然運行成本較高,但可以更快地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談及對未來人工智能世界的暢想,張云泉表示,過去幾十年,人工智能產業(yè)經歷了多次起落,有歡呼也有質疑。這兩年涌現的大模型大大提升了智能水平,“可以說是我們距離通用人工智能最近的一次。”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將是什么模樣?張云泉說,相較于只具有下棋、畫畫等特定功能的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將具備人類同等智能,甚至超越人類智能,可以像人一樣思考,通過各種測試。
一直以來,會像人一樣思考的人工智能是否會出現的話題備受關注。張云泉認為,目前涌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靠大數據訓練,模擬人類行為。要實現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還需搞清人的意識和情感是如何產生的等根本問題,Sora、Gemma等將人工智能推到較高水平,未來通用人工智能是否會超過人類,目前難下定論,還需進一步研發(fā)。
雖然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何時到來還難以預測,但是下一輪通用人工智能浪潮的研究方向已形成科學界共識,即具象人工智能?!艾F在解決的是大腦的問題,未來要解決手和腳的問題,洗碗、掃地、照料……這些事情在未來機器人都可以做?!睆堅迫f。(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5日 14:52:40
- 2025年11月04日 10:31:50
- 2025年11月01日 15:09:28
- 2025年11月01日 15:05:28
- 2025年10月31日 17:26:35
- 2025年10月31日 16:07:06
- 2025年10月31日 16:01:15
- 2025年10月31日 15:52:44
- 2025年10月31日 15:49:56
- 2025年10月31日 15:39:34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