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自動鎖車”或因超量投放,搶市場不能無視安全底線!
共享單車“自動鎖車”或因超量投放,搶市場不能無視安全底線?。h面評論
共享單車的初衷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而非制造新的公共安全問題。
據媒體報道,湖北武漢市城市管理部門,近日在針對共享單車停放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期間發(fā)現,多個共享單車平臺為規(guī)避監(jiān)管,存在超量投放的現象。一些平臺為了規(guī)避監(jiān)管、超量投放來搶占市場,有幾十輛共享單車存在“一碼多車”的情況,共享單車企業(yè)也對此予以了承認,而這極有可能引發(fā)共享單車自動落鎖。
“共享單車自動關鎖”近期成為了社交平臺上的熱點。類似的情況在上海、北京、廣東等多地均有發(fā)生,相關案例涉及多個共享單車平臺。用戶普遍反映自己在等紅綠燈或是上坡等騎行途中,車輛自動鎖車,或是出現車輪抱死等情況,用戶因此出現不同程度受傷。像今年8月底,上海的一位馬女士掃了一輛共享單車,但騎了沒幾分鐘,就遭遇了自動落鎖車輪抱死,結果右腳有三處骨折,兩腿都有軟組織挫傷。
面對用戶的質疑,涉事平臺往往將自動落鎖歸因于“用戶誤觸還車鍵”或“騎行未掃碼車輛被前用戶關鎖”。然而,技術實測與行業(yè)經驗均對此提出質疑,像車輛在移動狀態(tài)下無法通過手機操作強制關鎖,而“遠程落鎖”需同時滿足車輛靜止、信號穩(wěn)定、超時未動等多重條件。這意味著,正常騎行中車輛突然鎖死的概率極低,除非系統出現嚴重故障或人為干預。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當系統因“一碼多車”誤判車輛狀態(tài)時,騎行中的用戶可能因車輪突然抱死而摔倒;當車輛GPS信號混亂時,平臺所謂的“遠程管理”反而成為安全隱患。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條款,平臺作為共享車輛提供方,有義務確保產品安全性。若因技術缺陷或管理疏漏導致用戶受傷,平臺難逃法律追責。然而,當用戶因車輛故障受傷時,平臺往往以“系統未監(jiān)測到異?!睘橛删芙^擔責,甚至以騎行券“補償”了事。這種將技術問題轉嫁給用戶、用小額補償掩蓋安全漏洞的做法,暴露出企業(yè)對生命安全的漠視。
面對平臺的技術霸權與責任逃避,用戶往往陷入舉證難、維權難的困境。用戶除了要保留現場證據(如拍照、錄像)、保存醫(yī)療記錄,并向平臺、交通管理部門及警方投訴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杜絕“幽靈單車”的出現。
對于主管部門來說,要建立動態(tài)監(jiān)測機制,利用大數據追蹤車輛實際分布,嚴懲超量投放與“一碼多車”行為。同時,要強制平臺公開技術故障率數據,將安全性能納入準入門檻,倒逼企業(yè)升級技術,明確平臺在技術缺陷導致事故中的連帶責任,避免“系統無記錄”成為免責金牌。
發(fā)展共享單車的初衷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而非制造新的公共安全問題。每一次事故都是對行業(yè)良知的拷問,唯有監(jiān)管利劍出鞘、企業(yè)責任歸位、用戶維權暢通,才能讓共享經濟真正回歸“共享安全”的本源。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理論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5日 15:52:26
- 2025年11月04日 22:35:47
- 2025年10月28日 16:50:5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