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也逐漸回暖,而在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上,地方債成新寵以及結構性產品“誘人”現(xiàn)象則顯得尤為突出
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曾一度進入“寒冬”。但隨著今年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市場人氣的回暖,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似乎又迎來了“曙光”。
普益財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從3月27日至4月2日,全國有24家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了102款理財產品。其中,2010年3月,各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的發(fā)行數量超過了450款,這一數字遠高于去年同期。
地方債或成新寵
地方債或將成為銀行理財的“新寵”。
全國第一期和第二期地方債相繼發(fā)行,兩期地方債分別為200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政府債券(一期)和2009年安徽省政府債券(一期),發(fā)行利率分別為1.61%和1.6%。在普益財富銀行部分析師張星看來,這或許有望加大“銀、信、政”理財產品的發(fā)行規(guī)模。
據了解,在目前增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地方政府并不具備寬裕的財政投資能力,如何募集資金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當下,正在試點的地方政府債券是解決地方政府投資財力不足的一個方法。
但有關專家指出,雖然地方債已經開閘,但是其2000億元的規(guī)模相對于數萬億元的投資需求來說,遠遠不夠。地方政府聯(lián)合銀行和信托公司募集資金,既可以有效緩解資金壓力,又能較快融資!般y、政、信”的合作除了采取股權投資外,三者聯(lián)合開發(fā)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也是常見模式。
結構性產品“誘人”
除地方債開始進入投資理財視野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從3月份開始,中外資銀行又開始頻頻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而產品掛鉤的標的包括匯率、股票和黃金等。
事實上,結構性理財產品前兩年曾盛行一時,但后來因受挫而“敗走麥城”,收益讓人大跌眼鏡,甚至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壞孩子”。不過,今年結構性理財產品有望打好翻身仗。
但記者也了解,結構性理財產品有望達到的最高收益雖然誘人,但其對掛鉤標的的選擇、收益率獲取模式的設計以及掛鉤標的波動區(qū)間的設定等,都可能使產品到期收益產生巨大的差異。所以,有銀行人士認為,這類比較復雜的產品更適合相對專業(yè)的投資者。
不過,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對于想要投資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理財專家建議,首先要看好掛鉤的資產類別,是否切合目前的市場形勢,投資者如果對所購產品的掛鉤標的未來走勢判斷失誤,可能會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窘境。
其次,看好產品的投資期限及投資幣種的匯率,對于跨幣種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并根據自己的資金使用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期限。
最后,要了解贖回條件。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是不允許提前贖回的,即使有些能夠提前贖回,也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較高贖回費用。(潘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